扎兰屯市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沿河景观——五中校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
成吉思汗广场太极扇表演。
沿河景观带。
7月的呼伦贝尔,山河披绿,繁花似锦,穿城而过的伊敏河缓缓流过。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立足实际,树牢民生导向、强化集约理念,坚持一体化引领、同城化共建、个性化打造,积极探索以中心城区一体化示范带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路径模式,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取得全新成效,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和谐城市个性充分彰显。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城市管理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呼伦贝尔市践行城市精细化管理理念,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锤炼精细之功,高水平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呼伦贝尔市委书记高润喜表示,要持续深化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全面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管理既有“精度”又有“温度”。
完善体制机制 健全标准体系
行走在呼伦贝尔市的街头巷尾,可以看到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街头巷尾干净整洁,整座城市“颜值”和“气质”兼具,这颗草原明珠不断散发着耀眼的光彩。
一座好的城市,是建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管的前提,是方向指引、制度建设。
呼伦贝尔市积极推进城市管理相关领域立法,建立健全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市本级制定并修订《呼伦贝尔市城镇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规,印发《呼伦贝尔市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推进中心城区一体化建设管理规范标准,制定了15大类57项管理制度和10项工作标准与导则,有力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长效化和规范化水平,各设市城市在城市管理方面也不断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和服务标准细则。
通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各设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标准体系更加健全、依法行政更加规范,广大人民群众对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了解、认同、参与显著增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初步形成,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在市本级层面,呼伦贝尔市深化制度创新,把提高效能作为基础前提,市委、市政府在组织领导、资源调配、项目推进、信息共享、日常调度、现场办公等方面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做到提级领导、多方联动、清单推进,形成组织上集中统一、力量上充分整合、运转上高效顺畅的工作体系,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各项重点任务推进提供坚实保障。
各设市城市成立了由主要领导负责的领导小组,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开展,高位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
各设市城市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全覆盖,依托网格化实行“街长制”“路长制”管理,执法队员全部下沉到网格,开展巡查工作,基本实现管理无盲区。
牙克石市将66个网格细化为220个网格,将执法队员信息录入爱在林都乡村治理平台,可实时收到群众反馈问题并及时解决。扎兰屯市以街路、商区、广场及户外公共场所为基础单元,按工作重点和任务轻重进行网格划分,分为街路包干和网格区域,用制度落实“AB岗”错时工作责任,实行城市建成区执法队员全覆盖、无死角管理模式。额尔古纳市以社区为基础推进“多网合一”,提升网格化管理智能水平。
目前,呼伦贝尔市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达到了74.82%,城市的发展已经由增量扩张阶段转向量质齐兴阶段,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工作也从起步探索阶段迈向深入推进阶段。
优化市容环境 提升城市品质
2023年4月6日,呼伦贝尔市委书记高润喜以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方式深入海拉尔区,实地督导调研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精细化管理等工作,并召开现场办公推进会议,直面问题、督促整改、推动落实。
“以‘说了算、定了干、干必成’的状态,全方位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形象,让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效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高润喜说。
2024年2月,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将在呼伦贝尔市开幕。呼伦贝尔市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在冬运会主场馆周边设置了冬季运动主题雕塑、景观花盆,并配套了休闲座椅等,让城市有颜值有内涵更有魅力。年初以来,海拉尔区对城区新增的11条街道及3块空地进行了优化提升,为市民提供了更为理想的健身休闲场所,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随之提升。
这仅仅是呼伦贝尔市优化市容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一个缩影。
精管善治,向美而行。
年初以来,呼伦贝尔市组织开展城市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重点针对城区道路、公园广场、水域、公共设施、积存垃圾等开展排查整治,进一步改善市容市貌,持续巩固城市精细化管理成果。
各地严格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门前五包”制度,实现环境卫生责任全覆盖,加强对责任区日常管理的监督调度,对责任区存在的跨门经营、乱设摊位、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招牌杂乱、暴露垃圾、设施损坏、乱排污水、乱停车等问题及时进行管理、纠正,涉嫌违法需给予行政处罚的,按规定向行政执法部门移送,借助法律的强制性促使责任人履行市容环境卫生义务。
各地优化道路保洁综合作业模式,提高环卫机械化作业程度,基本实现清扫保洁责任到人、精确到米,全市市政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全部达到65%以上,其中海拉尔区达到90%。扎兰屯市800余名环卫工人加班加点对市区内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清理整治,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
“要发挥放大自身优势,利用好‘十四冬’举办契机,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建设,巩固提升‘发展、功能、绿色、品质、开放、形象’多维首位度。”5月22日,高润喜深入海拉尔区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时再次强调。
运用数据要素 建设智慧城市
“科技之智”与“规则之治”相结合,让呼伦贝尔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更有底气。
2019年,呼伦贝尔市本级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完成,在此基础上建立协调推进机制,认真落实旗市区平台建设主体责任,要求旗市区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分工,制定平台建设推进工作方案。目前,海拉尔区、阿荣旗已经建成智慧城管平台;扎兰屯市、根河市已经完成前期准备工作;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将智慧城管平台纳入当地智慧城市建设中,正在编制可研。
智慧赋能助力城市管理“加速跑”。
呼伦贝尔市本级平台完成了与自治区平台的对接,与海拉尔区、莫旗、陈巴尔虎旗、阿荣旗实现数据实时传输。协调政府工作部门绩效目标考核组,将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工作纳入各旗市区年度绿色发展考核指标中。通过数字城管平台可以缩短办案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问题及时解决,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大数据+大交管”理念,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大力提升拥堵预警精度、勤务布警精度和智能诱导精度。
6月25日,市委书记高润喜深入额尔古纳市调研时指出,推进数字化公共法律服务基站建设的创新举措值得肯定。“要有效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体系,完善平台功能,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让公共法律服务直达基层、普惠群众”。
新巴尔虎右旗将辖区划分为多个网格单元,实现了小区域模块化管理;新巴尔虎左旗构建了城管、社区两位一体“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联络架构,形成“党在格中引、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解”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扎兰屯市新城供热公司建设了智能供热管理平台,通过热源、热网运行参数计算全网运行工况,通过智能化自动调节,实现全网平衡自动控制。
各地数字化场景是呼伦贝尔市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数字化转型的一个个具体实践。
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功能提升了,城市文旅惠民服务圈建设了集市政绿化、文娱休闲、体育健身、停车服务等多功能融合一体的公共服务设施;城市管理、疫情防控等工作纳入海拉尔区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鄂温克旗“两中心一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形成“一核三区五张网”市域治理体系……中心城区的群众越来越多地感受着地区分割、行政壁垒被打破的“顺畅”,体验着“一次办”“就近办”“跨区办”的便利。
“要持续在完善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建设管理机制上下功夫,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强化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高润喜说。
加快项目建设 补齐管理短板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于细微处彰显城市管理匠心。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质量和效能,补短板,强基础,呼伦贝尔市通过实施一批打通断头路,新建、改造市政道路工程,提高了道路通达性,为百姓提供了便利的出行环境。
2022年以来,全市新建或改造主干道37条、次干道61条、打通断头路27条、改造摸黑路36条,全市人均城市道路面积30.06平方米,全市建成区道路长度1907.84公里,建成区道路面积3552.08万平方米。
推进慢行系统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独立自行车道、人行道完好率达到95%;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的6个方面19项重点具体任务,统筹推进城乡无障碍设施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市政道路和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配建率均达到100%。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由2018年的49.51%提升到51.5%。
同时,呼伦贝尔市不断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和重要点位路段的机动车不遵守交通规则、无序停放等现象开展常态化治乱疏堵专项治理工作,清理“僵尸车”180余台,道路交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给广大市民提供了良好的停车环境。
持续开展公共供水水质监测,提高出厂水水质达标率。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8.53%,全市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均在10%以内。
因地制宜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转变传统的排水防涝思路和污染治理思路,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
牙克石市启动建设雅克萨大街西延工程,断头路打通后,成为又一条发展之路、民生之路、幸福之路。根河市补齐乡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短板,投资6205万元,实施了根河市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项目,极大地改善了镇区环境质量。新巴尔虎右旗等对旧小区进行改造,从根本上优化了小区环境和城镇面貌。
对于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呼伦贝尔市委副书记、市长及永乾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一体化思维,结合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统筹考虑、精准施策、一体推进,切实抓好源头减量、过程管控、终端处理,推动垃圾分类见行见效。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让群众满意,正是呼伦贝尔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终极目标。打通“断头路”,城市路网更加优化;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把“规划图”变成“实景图”,使广大市民充分享受到了城市功能便利化、服务惠民化、治理现代化的一体化发展红利,人们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增强城市韧性 提升幸福指数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一项项指标、一组组数据,映射着“净善净美”的城市新颜,也勾勒出无数城市管理者昼夜不息的奋斗足迹。
呼伦贝尔市把人民幸福安居作为奋斗目标,市委、市政府更加尊重城市居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鼓励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发展和管理,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公检法司、新闻媒体、群众信访、网络平台、领导信箱等渠道作用,及时了解群众需求,推出更多人性化便利化的举措,开展更有针对性创新性的治理,为群众提供更精细城市管理和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真正把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到群众的家门口、心坎上。
最大化利用闲置空地建设生态停车场,以此带动周边城市新业态发展。加强重点领域安全风险管控,着力清除城市运行隐患,不断提升城市安全韧性。
阿荣旗利用棚改拆迁区内空地和背街小巷设立了7处临时便民市场,化“堵”为“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解民忧,长效惠民生。鄂伦春自治旗问民所需优化工作举措,划定夜间市场和临时便民市场,营造浓厚市井气、烟火气,为城市增添新动力。
一项项精准服务、精细管理,暖了人心,安了民心。
城市韧性还体现在让城市的文脉有效传承,呼伦贝尔市目前已公布确定历史建筑152处,共划定7条历史文化街区,分别是扎兰屯市中东铁路风情历史文化街区、扎兰屯中东铁路工业遗产历史文化街区、牙克石市博克图镇水源街、陈巴尔虎旗呼和诺尔镇玛拉沁大街、满洲里市中东铁路第一站南区历史文化街区、满洲里市中东铁路第一站北区历史文化街区、扎赉诺尔区中东铁路俄日建群历史文化街区,让城市绘出悠长文脉,焕发勃勃生机。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城市管理精细“绣花”,久久为功,呼伦贝尔市定将更加美丽,人民生活定将更加美好。(武峰)
(本版图片由孙璇、张磊、冯印新、李朕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