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湘、粤、桂三省结合部,是红色血脉深厚的革命老区县,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上的最前沿、对接东盟和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还是湖南省唯一的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当前,江华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正着力创新探索“四共四同”模式,引导全县54万各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争做全国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标杆。
聚力精神共鸣 同培思想之根
(相关资料图)
▲网络直播销售江华农特产品
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江华利用县乡党校、乡村振兴月例会等平台,开设“石榴籽课堂”,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事迹,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推动“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深入人心。广泛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六讲六进”大宣讲行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基层、深入日常。
打响“瑶都红”志愿服务品牌,开展“瑶都红+N特色子项目”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推出“瑶都红协·瑶家火塘”“瑶都红青年·青年宣讲团”等20多个项目,成立“瑶都红哥”“瑶都红姐”等12支志愿服务队,开展“每周行一善·共建文明城”主题文明实践活动。
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江华成功创建国、省两级示范单位5个,打造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个、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示范基地2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1个。涌现国、省两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8个,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5个。
聚力经济共富 同走发展之路
▲江华瑶族自治县小圩壮族乡黄绿村新貌
创新开展“五联系五到户”主题活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经验做法在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现场会上予以推广。2021年江华县委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殊荣,探索了乡村振兴的江华路径,特别是统筹设立人居环境整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茶叶和烤烟生产等4个3000万元专项引导基金助推乡村振兴,得到省上重点推介。实施“教育振兴三年行动”和卫生健康服务“医共体”能力提升工程,创新“1+16+N”蛛网式就业联动机制,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产业现代化方面,做大做强“五好”园区,形成以新能源和新材料深加工为主导产业、以马达和电机为特色产业的“一主一特”产业发展格局。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一核三带五分区”格局初步成型,县城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加强。在农业现代化方面,近两年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83个,打造了“瑶山雪梨”“江华苦茶”等一批特色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县帮扶车间总数达486家,吸纳劳动力1.3万余名,均居全省第一。在旅游产业化方面,举办盘王节等传统节庆活动,承办全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发文创产品、丰富旅游业态,推动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积极践行“两山”理念,相继建成涔天河国家湿地公园、潇湘源国家水利风景区等核心景区,创建水口水街等7个3A级景区;落实了以桐冲口村“一心一轴一带四节点”为样板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20万元。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有效盘活闲置“三块地”资产,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经济。
聚力文化共融 同铸团结之魂
▲微电影《千年瑶寨等你来》(电影截图)
扎实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打造了5个示范性互嵌式移民小区安置点,被国家水利部评价为“近五年来最好的水库移民安置方式”。在湖广新村联合开展“省际联动助发展 石榴花开润瑶寨”跨省际区域共建活动,与广东清远、广西贺州等市县签订民族团结进步共创协议,推动省际边界民族工作再上新台阶。高标准建设江华故里、李启汉故居、中共江华县支部旧址等省级红色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微电影《千年瑶寨等你来》入选中组部展播名录。
全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成江华规划展示馆,推进江华文庙、宝镜古民居修复等工程,中国瑶族文化传承研究中心落户江华,瑶族盘王节成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传统节庆之一。利用县乡村三级文化大舞台、农家书屋等阵地,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程,组织力量创作了一批优秀文艺作品。
聚力社会共治 同构和谐之基
▲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城新貌
为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江华不断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所有行政村完成“一门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精选22项高频事项下放村级代办。全县建立村级人民调解室334个、乡镇矛盾调解中心16个,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就地解决”的治理格局。
结合乡村振兴月例会,搭建村民说事、民主议事、民主监督、化解矛盾和促进乡风文明5个平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行“党建+道德银行”“五好家庭、身边好人、积分超市”等管理模式,引导群众用文明换积分、用积分促文明。广泛开展法治宣传“六进”活动,全县所有行政村实现法律顾问、政法干警驻村全覆盖。依托政法综治大数据平台,将政府热线、“连心桥”微信矩阵等紧密结合,增强治理效能。近年来,成功创建全国法治先进县、全省“七五”普法先进县、全国信访“三无”县,连续15年获湖南省平安县称号。